赵帅:可控震源设备的“健康医生”
——记河北工匠、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技能专家赵帅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2023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赵帅介绍气动风炮省力装置的优点
人物名片
赵帅,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从事可控震源操作维修40余年来,主持参与完成科研项目20项,QC成果15项,技术改进20多项,修旧利废200多件,技术论文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企业奖励20多项。先后获得河北省美丽河北·最美工匠,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23年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工匠。
人物速写
可控震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但对于物探人来说,它可是石油勘探领域最重要的核心装备之一。记者在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装备服务处震源维修车间内看到,各种大号的维修工具一字排开,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别看这些工具个个傻大笨粗,干的都是精细活,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给设备‘做手术’的趁手工具。”赵帅说,他们就像可控震源车的“健康医生”,随时随地要保障可控震源的安全运行。
赵帅扎根一线40余年,不仅练就了望闻问切的设备故障诊断绝活,还从一名放线工一步步成长为中石油集团的技能专家,实现了从“工”到“匠”的蜕变。在可控震源领域,赵帅带领他的维修团队依托赵帅创新工作室平台,创新发明改造了多项实用成果,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实现了自主装备从技术“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转变,有效保障了可控震源设备的安全高效作业。
■赵帅给徒弟讲解可控震源电控知识
1
因为认真“结缘”可控震源
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赵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油二代”。
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回国后直接参加了我国多地油田大会战,是一名优秀的石油工人。赵帅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矿”,到位于廊坊霸州的物探局子弟学校上学。1980年,16岁的赵帅初中毕业,正好赶上国家石油工业大发展,赵帅被招工到原物探局第四指挥部,从事野外地震勘探工作。“当时我们是放线工,主要是配合物探在地震采集点布设接受震源信号线缆、检波器等基础工作。”赵帅说。
那个年代物探队的放线工作不仅辛苦,而且都是枯燥重复的布线、接线工作,技术含量很低。“越是枯燥的工作,越要认真仔细,任何一项疏忽,都会影响地震信号的采集和油气勘探的准确性。”赵帅说,也是因为自己认真仔细,才有幸“结缘”可控震源。
“当时可控震源车都是进口的高精尖设备,学习操作可控震源设备成为一名技术工人,需师傅推荐、物探队筛选后,才能列入继续培养对象。”东方物探公司装备服务处震源研发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郑云亮说,勘探队每年都会推选平时表现好、肯吃苦、肯钻研的职工跟着师傅深入学习勘探技术。
赵帅因头脑灵活、干事认真仔细,工作踏实,参加工作仅两年就被勘探队推荐跟着师傅学习操作可控震源车。赵帅说,当时可控震源工虽然是一个技术岗位,但是由于作业环境异常艰苦,震源噪音大,工作振动时整车发颤,早期震源又没有减震装置,一般年轻人都不愿意干。
“组织信任,我就要干好!”
刚开始赵帅被安排操作一台服役十年的老旧可控震源车。由于设备老化、磨损和故障频发,为保证设备出勤效率赵帅边学习操作技能,边学习故障维修。“那个年代都是操作手自己摸索着维修保养,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老师傅,查说明书。”赵帅说,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帮着师傅拆卸设备,研究各个部件工作原理、故障原因。赵帅回忆,最让他头疼的是进口设备说明书全是英文,每次查部件原理,只能抱着厚厚的词典对照单词逐个翻译研究。
凭着多看、多听、多学、多问、多想和长时间的实践操作,使得爱钻研的赵帅维修水平快速提升,也成了勘探队维修故障设备技术最高的操作工,许多设备故障都由他主持维修。
■赵帅对可控震源联机模拟测试
2
在挫折中走上维修道路
长期的实践应用和对维修的热爱,使得赵帅对可控震源设备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入。
由于可控震源设备的特殊性,我国引进了多国各种型号的可控震源车。而可控震源核心技术涉及多个专业系统,每个系统功能都包含许多专业知识,为深入研究设备各项系统,在设备故障维修中,赵帅也遭受了各种挫折。
一次在内蒙古开展勘探作业时,赵帅操作的可控震源车突然供震动系统的油压升不上去,经过检查发现是液压系统出了问题。
液压系统作为可控震源的核心部件,是震动系统的压力源,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按照惯例需要请厂家专业团队进行维修。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赵帅决定尝试自主维修。“其实当时自己也好奇,想看看液压系统的运行原理。”赵帅说。
说干就干,赵帅拿来工具开始了拆卸维修。伺服油缸、伺服控制器以及各种零部件拆卸了一地,等他找到病灶修好后,发现柱塞式液压泵装不上了。原因是,柱塞式液压泵是通过九个柱塞在缸体内进行往复运动,改变密封工作腔容积来实现吸油或压油。而九个柱塞可以多角度活动,必须用专用工具才能将九个柱塞同时安装到对应的滑靴内。
“没有办法,只能向指挥部求救,调买新的配件,安装上才正常工作。”赵帅说。
为了攻克柱塞式液压泵安装工艺,赵帅将所有零部件打包整理,带回维修基地研究。几经周折,终于在北京一家专业公司的帮助下完成了安装。
也正是这次挫折,让赵帅认识到,光掌握技能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要加快学习进度,仔细琢磨、认真研究设备,熟练掌握维修技术,培养自主维修能力。
他从设备工作原理、仪器组成、机械运动参数等方面开始学习研究,一有时间就与师傅们讨论技术问题,大到方法原理,小到技术细节都不放过,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刻翻书本、查网络、咨询专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全力保障震源安全高效作业。
■赵帅检修可控震源
3
技术攻关发明多项实用工具
可控震源车作为物探装备的“特种兵”“勘探利器”,因其激发能量可控,操作方便、数据精确,施工效率高,深受各大油田公司信赖。我国也在引进、消化、吸收进口设备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国产Kz13型可控震源车。
作为主力勘探激发源,可控震源高负荷运转,故障频繁,给可控震源施工保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
1990年,物探队在二连浩特进行勘察作业时,由于电控系统故障,造成勘探作业数据紊乱无法作业。“当时厂家维修团队维修了20多天,电控箱内的部件都换了一遍,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赵帅说,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领导提议,让实践经验丰富的赵帅参与到厂家的维修队伍中联合排查问题。赵帅经过检查发现,检查仪器的大波形上有疑似干扰小波始终在跳跃。“当时我判断可能是线路接触或屏蔽系统的问题。”赵帅说。
赵帅在检查连接线缆时发现,一根用于内部传输的通讯线缆屏蔽网有损伤,将这段通讯线缆更换后,问题立马解决了。在场的专家团队都被赵帅的维修技术所折服。
而赵帅清楚,可探震源的特殊性决定了震源维修保障没有规律可循,没有经验借鉴,只有主动对设备维修中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技术创新,才能保障维修质量和效率。
2000年,震源作业迅猛发展,赵帅被调到装备服务处震源维修中心成为一名震源修理工。这为他专心研究可控震源维修、开展发明创造、技术攻关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专用维修工装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野外作业队伍生产效率。
其中,发明的便携式可控震源轮胎拆装装置,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可控震源伺服阀调校装置的研制”突破多年伺服阀自主维修技术瓶颈,使维修成本降低到原成本的十分之一,每年节省维修费用数百万元。“可控震源振动器清洗磨合装置”保障了可控震源液压系统污染后的清洗洁净度;设计制造的“可控震源伺服阀维修技术与中位调校装置”填补了公司该项维修技术的空白,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
■赵帅整理多年来的创新成果
4
征战各地解决生产难题
深厚的维护检修功底、不断研究探索的热情以及常年野外施工经验,练就了赵帅望闻问切精准把脉设备故障的能力。一把大号改锥就像医生的听诊器,贴近震源发动机、分动箱等关键部位,只要仔细听一听,立马判断出故障。
2015年4月,海外阿曼项目施工时,一台震源发动机向外喷机油,造成该车无法施工,当地机械师和厂家售后服务给出的答案是发动机大修。“维修费用高不说,维修时间还长达半个月,将造成高达几百万美元的损失。”赵帅说。
项目组在聘请国外机械师的同时,也向国内震源服务中心寻求了技术支持,赵帅临危受命,昼夜兼程飞往阿曼,当晚8点赶到地震队后,他顾不上吃饭,直奔趴窝震源。看外表,听声音,主机没发现问题。当晚,他一夜未眠,辗转反侧,思忖故障原因。次日凌晨5点半,他一咕噜起身,再次为震源诊断,仍未找到喷油原因。他把车开出去,不一会儿,机油喷光。
震源动力、呼吸器都没问题,为什么会喷油?他再次打开呼吸器,突然感到热气有异样,立即拆卸与呼吸器连接的一段橡胶管,用力吹气,对着阳光细心观察,最后发现管内有个地方破损,震源工作温度一高,脱离层鼓起来,机油就会被憋喷。震源病灶确定,他立即更换橡胶管,半个小时解决问题,震源重新开赴工区投入生产。
不仅如此,在驰援尼日尔项目畸变超标现象时,他根据经验很快就判断是设备液压控制系统“供血不足”的原因。他大胆将系统高压升高200psi,很快就消除了畸变超标现象。
为解决当地高温造成的设备停机散热影响工期问题,他还为该型号震源设备设计制造了一套降低震源工作温度的辅助设施,使项目提前20多天完成采集任务。
赵帅高超的维修技能得到国内外作业队伍的青睐,震源只要遇到疑难杂症经常请他确诊维修。尼日尔、叙利亚、阿曼等重点项目,他都是单刀赴会,为项目生产排忧解难。同时,他还经常进行远程技术支持,通过微信、QQ、电话对国内外各探区震源问题进行线上沟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
言传身教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多年的实干和创新,使得赵帅对可控震源研究不断深入,在国产低频可控震源设计试制中,出色地完成了机械、液压部分调试,为国产可控震源设备抢占国际勘探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
“可控震源作为我们采集生产创效的重要装备,要让这些‘大块头’高效生产,就必须保障它们的健康。”赵帅说。
为提高作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培养更多技术人才,2015年,在上级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了“赵帅创新工作室”,采用培训+带徒+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提升技术水平。
在创新实践维修中,他以命题式、投标式、科带式、蜂巢式等创新工作模式,引导职工参与创新。通过工作室团队优势,将总结的维修操作经验和绝技绝活,以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倾心相授给大家,并鼓励大家开启智慧,多思多考,深入研究可控震源。
“跟着赵师傅一起搞维修,虽然累,但是能学到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每次难题攻克时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成就感。”赵帅的徒弟田文龙说。
在对震源精细研究的同时,赵帅不断为大家提出新命题和创新点,并持续激励着维修团队在创意和想法上大胆跨界。在他的鼓励和培育下,年轻人才快速成长。截至目前,赵帅累计为企业培养一线操作骨干532人、维修技术骨干200多人、项目长57人。这些技术人员都已经成为一线生产中的中坚力量。
在可控震源领域,赵帅虽然已经成为知名技能专家,但他科研创新的劲头始终没有消减过,“技术更新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新趋势,围绕提质增效,及时解决可控震源在勘探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震源项目提供一流的保障服务。”赵帅将带领技术团队在可控震源领域继续披荆斩棘、奋力前行。
■文/记者王超
图/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