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星:雕琢车身精度的“智多星”
——记河北大工匠、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谢晓星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人物名片
谢晓星,男,1987年出生,2008年邯郸学院毕业后进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公司整车事业部质量管理副主任。14年来,带领团队开展创新改善课题175项,并致力开展技术攻坚,成功解决市场反馈、新产品设计及现场制造缺陷等方面问题280项,累计为公司增效2373万元。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其所在班组连续两年获得“河北省质量管理优秀班组”称号。2022年被评为河北大工匠。
人物速写
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深灰色工作服,脚踏劳保鞋,手握钢板尺,一个标准的蓝领打扮,是见到谢晓星的第一印象。
与以往采访的大工匠不同,眼前是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他年轻干练,青春活力,但眼神坚毅而执著,说话简洁而沉稳,透露出一种自信与冷静。多年与汽车钢板车身打交道的经历,把他的眼睛练就的犹如一把尺子,即使钣金配合搭接差值只有一毫米,他也能第一时间察觉,并能快速解决。
“成功只有两步,一步是开始,一步是坚持。”这是谢晓星的座右铭,也是他14年与钢板车身打交道一直坚持和遵循的事业准则。
■谢晓星比对汽车钣金孔位差异
1
一个“不满现状”的焊工
在邯郸学院读书时,谢晓星是机电系汽车技术运用专业的一名学生。2008年春天,机缘巧合,他进入长城汽车公司实习。毕业后,怀揣梦想的谢晓星正式加入长城汽车,开启了他与汽车制造的不解之缘。
初入公司时,谢晓星是一位普通的焊接工。两年多的基础工作,打磨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使他对汽车制造有了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后来,谢晓星逐渐有点“不满现状”。他觉得,一个人的经历应该广博而丰富,自己的人生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车间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汽车制造复杂而精细,我不能止步于单纯的焊工,应该去学习掌握更多汽车制造的技术技能。”谢晓星心里想。
拿定主意,就付诸行动。
■谢晓星为工友讲解机器人手臂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不懂的地方,他就自己学习;没有师傅教,他就自己钻研。后来,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之中,学以致用,操作技术很快得到提升。
“一个人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需要有强大平台的支撑。长城汽车公司的员工晋升机制,给我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谢晓星说。一年的时间,他便从技术员晋升为车间技术组组长,继而成为整车事业部车身精度科主管。
随着职位的提升,谢晓星感到知识储备又不够用了,压力也随之而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学习。
成功源于开始,但更重要的是坚持。谢晓星对于他喜欢的座右铭,熟透于心,而且他也一直坚持这样做。2013年,谢晓星再次果断选择继续进修,考取成人教育,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进修过后,谢晓星将新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操作中,立马感觉得心应手。
■谢晓星为工友讲解设备使用操作规范
2
一个敢啃“硬骨头”的技工
谢晓星是一个工作上爱较真的人,不惧困难,敢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同事们都说:“谢晓星在工作上非常较真,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差不多’三个字。”
2008年,长城汽车公司花费240万元复制8套新翼子板模具,由于新翼子板涉及与4个零部件的精密配合,匹配精度高,期间历经多名工程师的多轮整改,均未批量使用,导致后序质量问题无法消除,这个难题一搁置就是6年,引发后序顾客诸多抱怨。
2014年1月,谢晓星勇敢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之所以敢接,因为谢晓星的心里不服劲,他就不信,会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谢晓星带领翼子板小组先是制定攻坚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然后确定时间表,锚准难题,发起一轮又一轮地攻坚冲刺。
“一个零部件都不能有瑕疵”,这是谢晓星对自己的要求。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常常废寝忘食,加班至深夜。多年无法攻克的难题,都这样在谢晓星的手里一点一点被“抠”了下来。
经过整整6个月的艰苦攻坚,谢晓星带领攻坚小组共识别各类问题35项,经过多轮整改、评审、试装、验证,试装1520台份、整改模具15项、调整夹具9项、更改产品6项及完善调整标准11项,最终,攻克了这个难关,保证了翼子板模具全部投入使用,仅此一项,一次性节约成本240余万元。
■谢晓星在生产车间进行夹具调试
2020年8月,公司的后序总装车间反馈,某款车型后风挡处钣金裂胶,存在漏水风险。谢晓星带领团队立刻介入,对问题发生的具体机理进行确认后,组织冲压、焊装、生技中心、研究院开展SE研究探讨工作。
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同事都说这是老产品设计遗留问题,这么多年都没把问题解决,就别再给自己找麻烦了。但谢晓星不这么认为,他说:“既然有问题就要解决,不管是现在的问题还是之前的问题,既然被我们发现了,就得提上问题解决的改进日程。”
质量管理不容瑕疵。坚持“服务零缺陷,沟通零距离”的服务目标,谢晓星认为,作为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不仅要为购买他们产品的忠实顾客负责,也要为同事负责,为同事解决难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让顾客安全行驶、开心出行,即是更大意义的对顾客负责。
讨论之后,谢晓星坚定信心,并立即组织人员不断对产品进行CAE分析验证,对标集团和外部同类车此部位结构,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忘翻阅各种标准文件研究学习。
最终,谢晓星带领团队优化5种产品结构更改,优化工艺2项,用时8个月,问题解决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给谢晓星竖起了大拇指。
■谢晓星研究车身定位精度作业
3
一个勇于创新的工程师
“谢晓星是个务实的人,他的创新意识特别强。”多年的同事胡明娜这样评价他。在同事们眼中,谢晓星的脑子活,点子多,爱钻研。
2020年4月,谢晓星在现场与一名VIN打刻人员交谈过程中了解到,VIN码为车辆识别代码,又称为“汽车身份证”,由17位字符组成,是造车厂为每一辆车特别编制的,50年内在世界范围内不重复出现,VIN码伴随车辆的注册、保险、年检、保养、修理、过户直至报废。VIN信息可检索、甄别发动机号、车架号,确认是否被篡改或被盗,此岗位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很高,字符有毫米之差或微小瑕疵流入市场就会造成顾客无法上牌照,而有些缺陷仅靠人工无法100%将问题检出。
谢晓星通过与各厂家相关人员交流得知,机器视觉替代人工检验可提升检验效率和准确率,但检测程序外部采购至少需要12万余元,为了节省这笔开支,更重要的是为探索这个对于他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谢晓星决定自己研发。
■谢晓星为工友讲解夹具的精度
从此,谢晓星开始了他的数字化探索转型之路。
经过与公司软件开发技术人员深入交流,通过现场摸索实验,谢晓星最终决定采用硬件采购、软件自主研发的方案,并自主开发了一套与以A1运算神经网络算法FRCNN技术架构,与MES系统计划互锁,通过标准样件与实际生产制件对比,实现整车金属零部件VIN打刻的“金属字符”自动审查检查、判定功能。
创新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设备刚研发出时,问题检出精准率只有10%。当时,谢晓星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这套方案可行;忧的是,虽然可行,可问题还是不小,需要攻克的难关依然巨大。但这些困难难不倒爱钻研的谢晓星。
随后,谢晓星通过不断对算法进行优化,经过几万组数据不断的收集,并对模型样本反复训练,最终实现了设备识别的精准性由10%提升至100%,实现了质量控制向信息化转型,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在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成本压力的情况下,谢晓星视危机为机遇,带领团队全方位主导开展了“削浪费、提价值”工作,共开展创新改善课题175项,年累计创效2373.43万元。
■谢晓星检查汽车门框外观平整度
近年来,谢晓星的团队还参与了公司的作业模式创新项目,使“机器人”部分替代了人工作业,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仅此一项,累计为公司每年创收2608万元,实现了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谢晓星是长城汽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涌现出的突出代表,他脑子活、点子多、爱钻研,用坚毅和拼搏,走出了一条平凡而坚定的匠心之路。”长城汽车公司工会副主席朱江涛这样评价谢晓星。
如今的长城汽车早已不似以前,员工也由2008年的2万余人增长了3倍多,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给企业注入鲜活的血液。
随着5G技术以及AI、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工厂车间智能化程度将不断增加。现在,在长城汽车车间里,车的托运、焊接工作全部机械化。看着公司的变化,谢晓星既喜悦又感慨,当初那段从事焊接工作的时光,对于他来说,弥足珍贵。
“如今,长城汽车正在加大在氢能源、电车方面的研究力度,大力提倡以清洁能源代替油耗,我们现在研究的也与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这对我们汽车行业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未来,谢晓星期待满满。
■文/本报记者吕新生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