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商务局:多举措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2月11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强招商、上项目、优环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衡水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邵新秋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衡水市围绕助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积极拓展对接渠道,相继对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200余名央企名企客商,结识外地商协会、招商中介公司、投融资机构80余家,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基础;扎实推进专题招商,相继举办雄衡协作区深州绿色智能家居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无锡包装产业招商推介会等6场针对具体产业的市级专题招商活动,精准对接特色产业目标招引对象,实现了由面向重点区域综合性推介,向聚焦特定产业链条精准性推介的转变,现场签约15个重点合作项目;强力推动项目签约,全年新增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37个,年产80万吨微界面丁辛醇项目,新型多层高阻隔、多功能塑料薄膜项目,年产30万吨甲胺及配套项目,沃嘉智能工业机器人业态链产业化,东尚农产品深加工及电商物流,乾诚新能源电缆等优质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2025年为招商引资提效年,制定了招商引资提效年工作举措。
夯实招商基础促提效。研究梳理衡水市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为扎实开展招商对接打好基础,指引方向。锚定目标任务强力招商,明确招商引资工作总体任务目标,积极争取在10亿元以上大项目招引和落地方面取得新突破;编制产业图谱精准招商,围绕市域三大主导产业和两大未来产业、31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梳理上下游关联产业和标杆企业,认真编制产业招商图谱;绘制要素地图靶向招商,梳理全市招商引资可用土地、厂房、楼宇的详细情况,绘制招商项目承接资源全要素地图。
创新招商方式促提效。聚焦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优化招商方式方法,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围绕全市31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及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十个一”工作机制,常态化、专职化研究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做强,持续谋划组织一批产业链专题招商活动;研究确定上下游目标配套企业名单,招引链主企业加盟和链上企业集聚;着力提升央企招商,深入发掘央企子公司引进,特别是在京子公司的疏解线索,持续加大产业类央企招引力度,更加注重帮扶已落地央企子公司提升经营质效,让央企子公司留得住、发展好;大力开展国际化招商,积极借助上级境外招商对接活动和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广泛对接外商,争取合作机遇,加强与相关境外招商代理、涉外商协会、国际化咨询机构的联络对接,搜集更多境外投资线索。
优化招商场景促提效。围绕打造和用好三类招商途径,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拓展应用场景招商,挖掘整合全市风、电等自然资源和智慧城市、交通等市场资源,探索资源市场与招商引资连接的契合点,通过打造和开放应用场景吸引企业投资,用好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以服务新区建设过程中蕴藏的庞大需求市场为招商吸引点,招引优质产业项目;依托开发区平台招商,进一步完善省级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评价体系,激发区内各类招商机构、投资运营商积极性,带动提升省级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平台、主力军作用;借助市场化渠道招商,充分发挥全市现有国有招商公司、招商代理、招商大使、已建立联系的外地商协会、衡水籍在外知名人士的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市场化招商合作,借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
建强招商机制促提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举措稳步落实。强化政策激励机制;宣传好落实好《衡水市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以更好激励社会各界人士为衡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牵线搭桥、献计出力;实行全过程管理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从洽谈到落地的全过程盯办跑办,做好各环节的持续跟踪管理,争取项目尽快尽早开工建设;做实清单推进机制,编制形成并动态更新相关重点事项的推进清单台账,实时梳理掌握招商引资工作动态;实行联动攻坚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对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协调解决;坚持定期督导机制,对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及时公布各级各部门重大招商成果,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对以上工作举措,按照“二三四”抓落实工作机制,逐项建立清单台账,牵头推进落实。与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密切沟通配合,市县联动做深做细做实各类招商对接活动。持续向各县(市、区)推送企业投资线索,做好跟踪服务,真正形成市县联动招商的强大合力。(刘春红)